-
惠崇春江晚景原文、翻译及赏析_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宋代: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作者背景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 6
- 0
-
-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原文、翻译及赏析_张志和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唐代: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及注释 创作背景 公元772年(唐代宗大历七年)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张志和驾舟往谒,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词是其中之一。参考资料: 1、彭玉平.唐宋名家词导读新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年:42-43页 鉴赏 词中描写了江南…- 7
- 0
-
夜书所见原文、翻译及赏析_叶绍翁
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及注释 创作背景 这是叶绍翁在异乡触景生情之作。秋风的声音,最能触动在外的人的思乡之情。夜已深了,还有儿童点着灯,在篱笆边找并捉蟋蟀。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参考资料: 1、刘声锷,苗林,李农等主编,精选古诗词解读含中小学生必背的全部古诗…- 8
- 0
-
浪淘沙·其七原文、翻译及赏析_刘禹锡
浪淘沙·其七唐代: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译文及注释 作者背景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 5
- 0
-
马诗原文、翻译及赏析_李贺
马诗唐代: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译文及注释 作者背景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 7
- 0
-
望洞庭原文、翻译及赏析_刘禹锡
望洞庭唐代: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山水翠 一作:山水色) 译文及注释 创作背景 《望洞庭》是公元824年(唐穆宗长庆四年)秋刘禹锡赴和州刺史任、经洞庭湖时所作。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任和…- 16
- 0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原文、翻译及赏析_陆游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代: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译文及注释 创作背景 这组爱国主义诗篇作于公元1192年(宋光宗绍熙三年)的秋天,陆游当时在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心头枨触,成此二诗。本诗是其中一首。 参考…- 6
- 0
-
回乡偶书原文、翻译及赏析_贺知章
回乡偶书唐代: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及注释 创作背景 贺知章在公元744年(天宝三载),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 参考资料: 1、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52-53页. 作者背景 贺知…- 3
- 0
-
游园不值原文、翻译及赏析_叶绍翁
游园不值宋代: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译文及注释 作者背景 叶绍翁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8
- 0
-
池上原文、翻译及赏析_白居易
池上唐代: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及注释 创作背景 据《白居易诗集校注》,这首诗作于公元835年(大和九年),时任太子少傅分司东都洛阳。一日游于池边,见小娃撑船而作下此诗。参考资料: 1、谢思炜.白居易诗选:中华书局,2005:193 作者背景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 8
- 0
-
牧童原文、翻译及赏析_吕岩
牧童唐代: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译文及注释 作者背景 吕岩 吕岩,也叫做吕洞宾。唐末、五代著名道士。名喦,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世称吕祖或纯阳祖师,为民间神话故事八仙之一。较早的宋代记载,称他为“关中逸人”或“关右人”,元代以后比较一致的说法,则为河中府蒲坂县永乐镇(今属山西芮城)人,或称世传为东平(治在今山东东平)人。- 6
- 0
-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原文、翻译及赏析_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代: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译文及注释 作者背景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 10
- 0
-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原文、翻译及赏析_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代: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惟 通:唯) 译文及注释 作者背景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 8
- 0
-
独坐敬亭山原文、翻译及赏析_李白
独坐敬亭山唐代: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只有 一作:唯有) 译文及注释 创作背景 詹锳《李白诗文系年》系此诗于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并认为与《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为前后之作。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认为这首诗写于何年,在李白留存的诗稿中并没有注明,而认为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二载只是后人推测所得出的结论。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的可能性更大。参考资料…- 10
- 0
-
舟过安仁原文、翻译及赏析_杨万里
舟过安仁宋代: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译文及注释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公元1192年,作者乘舟路过安仁县(现在的江西省余江县)时,看到两个孩童以伞当帆来使船前进。诗人被孩童的稚气和可爱行为感染,从而创作了此诗。参考资料: 1、焦培民.《舟过安仁》地名注释质疑及写作背景分析[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0,(5):27页 作者背景 杨万里 杨万…- 3
- 0
-
明日歌原文、翻译及赏析_钱福
明日歌明代:钱福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若 一作:苦)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版本一 钱鹤滩)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版本二 文嘉) 译文及注释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是明代文人钱福所作…- 11
- 0
-
所见原文、翻译及赏析_袁枚
所见清代: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译文及注释 创作背景 袁枚热爱生活,辞官后侨居江宁。其主张抒写性情,所写多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诗人在旅途的路上看见一个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停住歌声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这一幕触发了诗人的诗兴,就写下了这一首“所见”。参考资料: 1、本社.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5.05.第14…- 5
- 0
-
乞巧原文、翻译及赏析_林杰
乞巧唐代: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译文及注释 创作背景 幼年时的林杰,对乞巧这样的美妙传说也很感兴趣,也和母亲或者其他女性们一样。仰头观看那天河两旁耀眼的两颗星,期盼着能够相聚,于是写下了《乞巧》这首诗。 参考资料: 1、毓明笠刘卓娟主编.中学生古典诗词赏读金典:中国言实出版社,2011.11:第213页 作者背景- 7
- 0
-
春晓原文、翻译及赏析_孟浩然
春晓唐代: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及注释 创作背景 孟浩然早年隐居在鹿门山,后入长安谋求官职,考进士不中,还归故乡。《春晓》即是他隐居鹿门山时所作。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以上内容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作者背景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 14
- 0
-
稚子弄冰原文、翻译及赏析_杨万里
稚子弄冰宋代: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银钲 一作:银铮)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玻璃 一作:玻瓈) 译文及注释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1179年(宋孝宗淳熙六年)春,杨万里当时在常州任上。打春牛是古时的习俗,立春前一日,用土牛打春,以示迎春和劝农。这首诗写儿童看到大人们鞭打春牛的场面后进行模仿的情景,这一场景引起诗人对丰收的联想。参考资料: 1、[宋]杨万里著,杨万里…- 16
- 0
-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原文、翻译及赏析_皮日休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代:皮日休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译文及注释 创作背景 诗人创作此诗正是在中秋的夜晚,联想到诗人前一年高中进士,而此刻正是诗人东游之中,也正是诗人意气风发之时,所以在如此佳节,又是诗人得意之时,以此背景,诗人创作了此诗。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以上内容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作者背景 皮日休 皮…- 5
- 0
-
画原文、翻译及赏析_王维
画唐代: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译文及注释 创作背景 此诗为诗人赞画之作。关于这首诗的作者,有多种说法。一说是唐代王维所作,但在王维的作品,或在《全唐诗》都没有此诗;一说是原为南宋僧人川禅师为注释佛教经典《金刚经》所作的偈颂诗的一部分;一说为宋代佚名诗人所作,如上海市一年级小学语文等教材中编入此诗时,作者一栏里即是“宋·佚名”。 参考资料: 1、徐林旗主编,中华古…- 4
- 0
-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原文、翻译及赏析_王观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代: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译文及注释 创作背景 春末时节,词人在越州大都督府送别即将回家乡(浙东)的好友鲍浩然。表达了词人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衷心祝福好友,望好友能与春光同住。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以上内容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鉴赏 这是…- 2
- 0
幸运之星正在降临...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恭喜!您今天获得了{{mission.data.mission.credit}}积分
我的优惠劵
-
¥优惠劵使用时效:无法使用使用时效:
之前
使用时效:永久有效优惠劵ID:×
没有优惠劵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