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诗五首·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_赵翼
论诗五首·其二清代:赵翼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译文及注释 创作背景 生活在清朝的赵翼接触过许多著名的诗词,但作者提倡创新,反对一味的模仿。作者慷慨激昂,写下了这首诗来抒发内心的感情。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以上内容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作者背景 赵翼 赵翼(1727年~1814年1月10日)清代文学家、史学家。字云崧…- 15
- 0
-
赠从弟·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_刘桢
赠从弟·其二魏晋: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译文及注释 作者背景 刘桢 刘桢(180―217),字公干,东汉末年东平宁阳(今山东宁阳县泗店镇古城村)人,东汉名士、诗人。他的祖父刘梁,官至尚书令,其人博学有才,警悟辩捷,以文学见贵。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于诗歌、特别是五言诗创作方面,在当时负有盛名,后人以其与曹植并举,称为“…- 8
- 0
-
别云间原文、翻译及赏析_夏完淳
别云间明代: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山河 一作:河山)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译文及注释 创作背景 顺治三年,完淳与陈子龙、钱旃饮血为盟,共谋复明大业,上书鲁王(朱以海),鲁王遥授中书舍人,参谋太湖吴易军事。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夏,作者因鲁王遥授中书舍人之职而上表谢恩,为清廷发觉,遭到逮捕。《别云间》就是作者在被解送往南京前,临别…- 4
- 0
-
送灵澈上人原文、翻译及赏析_刘长卿
送灵澈上人唐代: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斜阳 一作:夕阳) 译文及注释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写傍晚时分,送灵澈返回竹林寺的途中所见所感。灵澈上人是中唐时期一位著名诗僧,俗姓汤,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在会稽云门山云门寺出家,诗中的竹林寺在润州(今江苏镇江),是灵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参考资料: 1、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5
- 0
-
约客原文、翻译及赏析_赵师秀
约客宋代: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译文及注释 鉴赏 与人约会而久候不至,难免焦躁不安,这大概是每个人都会有的经验,以此入诗,就难以写得蕴藉有味。然而赵师秀的这首小诗状此种情致,却写得深蕴含蓄,余味曲包。 “黄梅时节家家雨。”作品开篇首先点明了时令,“黄梅时节”,也就是梅子黄熟的江南雨季。接着用“家家雨”三个字写出了“黄梅时节”的特别之处,描绘了…- 5
- 0
-
观书有感·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_朱熹
观书有感·其一宋代: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 通:哪) 译文及注释 创作背景 公元1196年(庆元二年),为避权臣韩侂胄之祸,朱熹与门人黄干、蔡沈、黄钟来到新城福山(今黎川县社苹乡竹山村)双林寺侧的武夷堂讲学。在此期间,他往来于南城、南丰。在南城应利元吉、邓约礼之邀作《建昌军进士题名记》一文,文中对建昌人才辈出发出由衷赞美。又应南城县上塘蛤蟆窝村…- 3
- 0
-
登飞来峰原文、翻译及赏析_王安石
登飞来峰宋代: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飞来山 一作: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译文及注释 创作背景 公元1050年(宋仁宗皇祐二年)夏天,诗人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途经杭州时,写下此诗。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心怀壮志,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参考资料: 1、王运熙.历代诗歌浅解: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216 2、中山大学.王…- 6
- 0
-
野望原文、翻译及赏析_王绩
野望唐代: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及注释 创作背景 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应该就是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的时候。 参考资料: 1、张国举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2-3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秋天山野景致的五言律诗。诗风…- 9
- 0
-
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_苏轼
海棠宋代: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译文及注释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作于公元1084年(宋神宗元丰七年),当时已是作者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已经五个年头。参考资料: 1、陈迩冬选注.苏轼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第二版):195 作者背景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 9
- 0
-
江南逢李龟年原文、翻译及赏析_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唐代: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及注释 创作背景 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大历五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 参考资料: 1、刘学锴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99-601 作者背景 杜甫…- 13
- 0
-
破阵子·春景原文、翻译及赏析_晏殊
破阵子·春景宋代:晏殊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译文及注释 创作背景 本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古时,每年在春秋时节,人们会两次祭祀土地神。这两次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春社和秋社。而尤重春社,邻里聚会,非常热闹。古代女子在社日和清明时节可以停止劳作,做一些斗草、踏青、荡秋千之类的…- 19
- 0
-
望江南·梳洗罢原文、翻译及赏析_温庭筠
望江南·梳洗罢唐代: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译文及注释 鉴赏 此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从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后的“肠断”的感情。 这是一首小令,只有二十七个字。“词之难于令曲,如诗之难于绝句”,“一句一字闲不得”(《白香词谱笺》)。起句“梳洗罢”,看似平平,“语不惊人”。但这三个字内容丰富,给读者留了许多想像的余地。这不是一般…- 11
- 0
-
登幽州台歌原文、翻译及赏析_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唐代: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及注释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公元696年(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参考资料: 1、王运熙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6-47 作者背景 陈子昂 陈子昂(公元661…- 6
- 0
-
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及赏析_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代: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曲径 一作:竹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都寂 一作:俱寂;但余 一作:惟闻) 译文及注释 鉴赏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壁诗。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唐代咏寺诗为数不少,且有很多佳作 。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构思独具特色 ,它紧紧围绕破山寺后禅房来写,描绘出了这特定境…- 9
- 0
-
归园田居·其三原文、翻译及赏析_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三魏晋: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及注释 创作背景 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本诗就是其中的第三首。参考资料: 1、吴小如.…- 8
- 0
-
登楼原文、翻译及赏析_杜甫
登楼唐代: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梁甫 一作:梁父) 译文及注释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公元764年(唐代宗广德二年)春,杜甫在成都所写。当时诗人已在四川居住了五年。此诗国家内忧外患,后听说好友严武被任命为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欣喜不已。在一个暮春,诗人登楼凭眺,有感而作此诗。参考资料:…- 8
- 0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翻译及赏析_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唐代: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及注释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当时孟浩然西游长安,张九龄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维为忘年之交。后张九龄拜中书令,孟浩然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 参考资料: 1、于海娣等.…- 5
- 0
-
从军行原文、翻译及赏析_杨炯
从军行唐代: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译文及注释 创作背景 公元679—681年(唐高宗调露、永隆年间),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扰甘肃一带,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认为是作者看到朝廷重武轻文,只有武官得宠,心中有所不平,故作诗以发泄牢骚。 参考资料: 1、张燕瑾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 8
- 0
-
滁州西涧原文、翻译及赏析_韦应物
滁州西涧唐代: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译文及注释 创作背景 一般认为这首诗是公元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作者非常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小诗。参考资料: 1、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七).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98-200 2、倪其心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 5
- 0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翻译及赏析_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代: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难着 一作: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译文及注释 创作背景 岑参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 18
- 0
-
观刈麦原文、翻译及赏析_白居易
观刈麦唐代: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译文及注释 创作背景 《观刈麦》这首诗大约作于公元805年(唐贞…- 11
- 0
-
月夜 / 夜月原文、翻译及赏析_刘方平
月夜 / 夜月唐代: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译文及注释 鉴赏 唐诗中,以春和月为题的不少。或咏春景而感怀,或望明月而生情思。此诗写春,不唯不从柳绿桃红之类的事物着笔,反借夜幕将这似乎最具有春天景色特点的事物遮掩起来,写月,也不细描其光影,不感叹其圆缺;而只是在夜色中调进半片月色,这样,夜色不至太浓,月色也不至太明,造成一种蒙胧而和谐的旋律。 …- 7
- 0
-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原文、翻译及赏析_岑参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唐代:岑参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译文及注释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54年(…- 6
- 0
-
峨眉山月歌原文、翻译及赏析_李白
峨眉山月歌唐代: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及注释 创作背景 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二年(724年)秋天。参考资料: 1、周啸天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75-277 2、裴斐.…- 5
- 0
幸运之星正在降临...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恭喜!您今天获得了{{mission.data.mission.credit}}积分
我的优惠劵
-
¥优惠劵使用时效:无法使用使用时效:
之前
使用时效:永久有效优惠劵ID:×
没有优惠劵可用!